近期,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在全市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打击非法鼻炎诊疗等无证行医专项整治工作。
(资料图片)
此次专项整治工作共检查鼻炎馆等机构771户,责令改正152户,立案84件,移送市场监管局违法线索3条。截至目前,完成了41件违法案件的查处,罚没款共计109.82万元。
在此次专项整治工作中,合川区卫生健康综合执法支队成功查获一起“鼻炎馆”非法开展诊疗活动的典型案件,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案情介绍
2021年12月,执法人员在对张某某经营的“方某某鼻炎馆”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该鼻炎馆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患者程某某为治疗、缓解过敏性鼻炎,多次到“方某某鼻炎馆”接受鼻部治疗,每次均由张某某为患者进行操作。
治疗过程中,张某某先使用医用敷料鼻腔修复液(二类医疗器械)喷在患者鼻腔内,然后使用棉签蘸上“方某某牌”修复抑菌凝胶涂于鼻腔内,同时用蒸脸器熏蒸鼻腔,接着使用棉签蘸上“方某某牌”百草抑菌凝胶涂于鼻腔内,最后使用棉签蘸上“方某某牌”修复抑菌凝胶再次涂于鼻腔内。整个过程,患者程某某共向张某某支付794元治疗费用。
处理结果
张某某存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医疗器械、消毒产品涂抹鼻腔并熏蒸的方法,为患者程某某开展鼻炎治疗活动的违法行为,违反了《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合川区卫生健康委依据《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九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给予张某某没收药品器械和违法所得754元、罚款50000元的行政处罚。
案件警示
办案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该“鼻炎馆”从门头的宣传LED到店内张贴的广告,都是在宣传各类鼻炎的危害以及该店销售的产品对鼻炎有怎样的治疗效果,容易误导广大群众特别是中老年人。
患者到店后,鼻炎馆常常采取免费体验的噱头,在言语中诱导患者进店“体验”,模糊“体验”和“治疗”的概念,用消毒产品、医疗器械为患者进行非法治疗,骗取患者花大价钱购买产品,赚取不法利益。
对于饱受鼻炎折磨的患者来说,以为通过治疗就能好转,殊不知最终高价买回去的“药物”只是一些消毒产品。
卫监君提醒:
鼻炎馆不能治疗鼻炎!鼻炎的病因较为复杂,盲目使用消毒产品反而会加重病情,延误诊治,得不偿失。在此,特别提醒患者治疗鼻炎应到正规的医疗机构。
来源:重庆卫生健康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