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全球经济前景黯淡、股市持续动荡与风险投资交易锐减,令许多处于早期阶段的新创企业重新思考长期策略,不再以风光上市做为终极目标。部分新创公司领导人表示,与首次公开发行(IPO)相比,他们更热中打造盈利企业并维持私有化状态。
创业投资平台Techstars最新调查显示,在1,600多位新创企业创办人里,仅16%的人表示最大目标是推动公司上市,28%受访者希望维持私有化身分,另有36%的人表达愿被大型企业收购的意愿。
Techstars执行长加韦(Maelle Gavet)表示,眼见IPO市场走下坡,许多新创公司创办人认为此法不适合他们,毕竟「优秀领导人都是务实且懂得变通的」。
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 & Young)数据显示,今年首季全球仅299家新创公司进行IPO,低于2022年同期的321家与2021年同期的512家。
愈来愈多投资人认为,比起无限制追求公司成长,专注于获利能力是更稳健的经营方式。这标示着一种典范转移,因为过去行之有年的做法是透过多轮募资不断推高初创企业估值,直到最终变现为止。
譬如,DogBase是以色列特拉维夫一家成立两年的新创企业,主要研发用于训练与管理工作犬的人工智能软件。DogBase创办人科伦(Almog Koren)表示:「我们想打造一家强大、赚钱与高效率的公司,让我们可以掌控自己命运。」
科伦认为,IPO就象是一场「打赌游戏」,投资人将资金注入新创企业以抬高其身价,然后通过公开市场上市变现,最终却导致许多新创失去成为稳健企业的初衷。
区块链新创公司Trustware.io共同创办人弗雷泽(Jonathan Frazier)表示,企业可通过开辟持久收入来源与规模经济等方式,获得与IPO募资管道同等规模资金。他说:「这可以让我们做重要策略决定时将眼光放远,不必承受来自股东外部压力。」